导语:爱国烈士有很多,其中解放后朱德曾评价李硕勋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名人简介
李硕勋(1903—1931),宜宾高县人,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曾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代理书记,广东省军委书记。1931年。9月5日,在海口市东较场英勇就义。
名人故事
全国学生领袖.
目睹帝国主义入侵、山河破碎和军阀混战的局面,李硕勋从小就萌生了习武从军的愿望,立下了“吾不欲为学者,愿成功一事业”的远大志向,怀揣正义之举、炽热的爱国热忱,一步步地踏上了革命的人生道路。
15岁的李硕勋赴成都报考四川讲武堂,因不到16岁未被录取,便考入储才中学。在“五。四”运动时期,受新思想的影响,他效法当时的革命者,剪去长发,换上短装,舞枪弄棒,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迅速成长为四川学生爱国运动的骨干,带头参加学生运动,组织号召同学们闹学潮。
学潮越闹越大,惹怒了当局,当局就对李硕勋等人发出通缉。省立一中老师恽代英得到这一消息后,并悄悄为他们办理了转学证,设法把他们安全地送出了成都。
…… 此处隐藏2426字 ……
1931年7月,李硕勋临行琼州时,他的爱人赵君陶虽然感到丈夫此去凶吉难卜,但她还是强忍内心不安,抱着3岁儿子李鹏,前来香港码头为丈夫送行。夫妻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李硕勋在海口下船后,住进秘密联络的旅社准备接头时,因被叛徒出卖,他不幸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后,他忠贞不屈,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除了“我是共产党员”的回答外,没有让敌人得到一丝一毫的东西。敌人打断了他的腿骨,打烂了他的皮肉,但摧不垮他的浩然正气。
9月4日,李硕勋在即将慷慨赴义的前夕,从狱警那里要来笔墨,在一张信笺上匆匆给妻子写下遗书。
陶: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勋。1931年9月4日
这封遗书几经周折,终于送到还在香港的赵君陶手中……
1931年9月中旬的一天,李硕勋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押出监狱。由于他的腿骨被打断,不能行走,敌人用竹箩把他抬到刑场。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慷慨赴死,从容就义,以28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壮丽的篇章。
新中国建立后,朱德为烈士题跋:“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