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祖母,祖母的长寿无疑是孙孙的福气。
我的祖母勤劳、朴实,中等身材,长方形的脸上有一对浅酒窝,年青时的眼睛似宝珠,而今年迈了,但十分有神,那眼睛里不知包含了多少爱抚和体贴。她说起话来总让人觉得暖融融的,好似数九寒天置身在炉火旁一样。表面看来,她双鬓早已斑白,头发比以前稀少多了,这一根根银丝证实了她八十多年的劳累与艰辛。进入杖朝之年后,便见她两手青筋凸起,手脚也不如从前灵便了。但快九十岁高寿啦,仍想陪同她的曾孙们看《变形金刚》、《机器猫》和《聪明的一休》。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她也缠一双“三寸金莲”,年少时多少读点《百家姓》及《四书》、《五经》。她善良、忠厚,在我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记得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我将父亲从县城带回的一本稿纸叠了几个方纸包,后被奶奶发现了。她既没打骂我,也没没收那玩物,而是给我讲述了伯父和父亲年少读书时的贫寒家境。那年月,为了让伯父、父亲念书,爷爷徒步去到几里外的马山口,在一家土布染坊里找来旧帐簿,让他俩在其背面写字、做作业。这一段既贫寒又勤俭的家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际里,它使我懂得了许多远于一本书籍以外的东西。这些都是二十几年前的事,而今回想起来,仿佛又走进童年的记忆里。
…… 此处隐藏209字 ……
凉秋八月,天气格外清爽。在这一年一度的仲秋佳节,奶奶不仅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神话,还给我们介绍“节日登高”的来历。我家祖祖辈辈虽算不上书香门第,但从奶奶身上我看到了劳动者的聪慧和才智。
听祖母讲,在我刚满周岁那年,善嗜旱烟的祖父就患上了支气管炎病。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是北风刺骨的隆冬,还是蚊虫叮咬的酷暑,爷爷常常是鸡叫两遍就披棉袄半坐在床上,一连串的咳、咳、咳。为了给祖父治病,奶奶不辞劳苦,抓药、煎药、喂药忙前忙后。古稀之年的祖父劳累了一辈子,加上十八年的病魔缠绕,使他体瘦如柴,身高五尺而体重只剩下八十多斤。他患痔疮习惯性便秘,大便解不下来时奶奶就用筷子沾芝麻香油给他挖。到后来,他的病情日渐恶化,终于于八O年七月二十七日明明白白地离开了人世间。为了祖父,奶奶劳累了大半生。
从前,她有一双秀气结实的手,为十四口之家操持着家务,每天都是起得很早,拉风箱烧锅灶,先给多病的祖父、伯母做小灶,尔后添满满一锅水烧大灶,整天价地围着锅台转,和锅碗瓤勺打交道,喂鸡鸭,养猪狗,抹桌扫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有时实在太累就掂上祖父的旱烟锅抽上一阵解解乏。
奶奶是喜爱孙孙们的。在我们家里,堂兄妹一共八人,但奶奶都爱我们,真的爱我们。
小时候我的肠胃不太好,每年夏季都要患上一次肠胃炎,又吐又泻,一趟稀屎后,两只大牛眼眼窝塌多深。奶奶就常常用验方给我治。那验方是:井绿蒲 30克,灶心土50克,陈年稻草20克,竹茹20克,车前子15克。将其混合加适量水煎熬,一日喝上三次,两天内就见效,挺灵验的。十二岁时,随父亲在丝织厂度暑假,患病后输液打针,忙坏了医生阿姨,厂内几百人围在会议室内看望我,急诊后又用此方治好了病。那时在乡下,每次患肠胃炎都是奶奶亲自为我熬的药。为使我早日康复去读书,奶奶一双小脚丫艰难地蹬在井沿边用铁饭勺刮井绿蒲,并走东家串西家地为我找药配方。
……
春去夏来,秋尽冬至。花开十八载,叶落十八遍。如今,快步入九旬的奶奶身体还硬朗,只是久看电视使他的视力不好,耳朵略有些不聪,高血压也偶尔使她跌跤。从北京出差归来给她买些吃的,只可惜她福份太浅,巧克力奶糖她讨厌奶油味,高级奶粉饮不习惯,肥肉不食,羊肉嫌膻,鱼肉又嫌其腥,豆腐鸡蛋吃腻了,平生爱吃素的她唯独那啃了将近九十年的红薯娃爱吃。
人老会变小,此话不假。双手青筋凸起,却时常想摆弄她曾孙们的玩具电话、变形金刚。这些第四代者一周不见她却直嚷嚷,她仍象娇看我们兄妹八人一样娇看这六位第四代人。有时来了兴致,还亲口教他们唱“月亮走我也走”以及那些“秀才女子粉蛋蛋”“柳泉卖瓜隐私露”等小曲儿,她仍象哺育我们时那样哺育着傅家的“小皇帝”、“小公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