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语文 与 初中 语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新课标背景下能否处理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将直接影响到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效果。要想学好语文, 高一 新生需要掌握好语文学习的相关方法攻略!
高一新生 语文 学习方法 攻略一、主动 预习 。
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对预习来说,主要就是要做到看书速度快,理解速度快。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内外干扰。外部干扰包括无关的声音、让人分心的视觉嗅觉刺激物等;内部干扰主要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感情等。克服内部干扰主要应积极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于疲劳等。克服外部干扰,除了要尽量避免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还要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能始终保持并有韧性。
…… 此处隐藏2143字 ……
2、语文学习=语文考试吗?
长期以来,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都认为,“天道酬勤”,“付出就有回报”。所以,大家在数理化、 英语 等的学习上,刻苦用功,挥汗如雨。随之,我们就收获了勤恳劳动后的成功和喜悦。我们欢欣鼓舞,信心倍增,远大的理想就要实现,成功的感觉很甜。“劳动最光荣”的感觉,让我们要好好听语文课,好好记笔记,课余时间也似乎比以往的语文学习更加努力,争取在语文的学习上,收获曾经同样的成功和喜悦。可是,事与愿违,天公不作美,成绩还是一潭死水,不上也不下,如鲠在喉。说不出的感觉,说不出的难受。
学习了,用功了,为什么没考好呢?试问一下,学习了就应该考好吗?这是语文学习的第二个误区。
对语文学习的误解以及对语文考试的不了解就必然产生了语文学习上的盲区。要么偏执的认为,语文要想考好,除了积累别无他法;要么因为付出与回报的反差,磨平了斗志,丢掉了信心,失去了兴趣而“破罐子破摔”,将语文束之高阁,不理不睬,考自己的成绩,让语文去说吧。
有鉴于此,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给大家一些我的看法,供参佐:
语文课不是文学课,更不是文学欣赏课,语文课是语文应试课,是和数理化一样的应试课, 高考 分数150分啊!要提高竞争力,应该首先学好语文,更要学好应试语文。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被一个伪命题所迷惑,认为学好语文要靠日积月累。再加上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这个无形的语言环境,又让我们的认识根深蒂固,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语文谁不会呀?多积累就可以了呗。这又让我们错上加错的认为,语文没什么可学的(应试语文可有的学),更不愿意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觉得浪费时间。要学,我们也是先学数理化。但是,这是一个伪命题。积累不假,但是我们在这样的高考体制下,你能拿出多少时间积累呢?你能想老舍一样熟背《春秋列国志》吗?你能像鲁迅一样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全能默写吗?你能像茅盾一样在12岁的时候能把《红楼梦》倒背还如流吗?有人说,我不是老舍、鲁迅、茅盾。是的,你不是,你也不需要是。你需要的是在考试的时候,把语文考好、考高。但是你没有考好、考高。你可以自信的说 数学 学得多么多么好, 化学 学的多么多么好,英语能考140多......你也能像上述说的科目那样,自信的说:我语文学得多么多么好吗?能考140多分吗?
所以,语文课不再是我们认为的“文学”啊,“积累”啊,而是一门和其他学科,比如数学、 物理 、化学等一样的应试课,数理化做题讲究方法,语文做题也有自己的方法,数理化考试讲究技巧,语文考试也有技巧。教给同学们怎么应对语文考试,怎么提高语文成绩,也可以考到140分,甚至满分,这比抽象的谈“积累”、“素养”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