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学习常用典故_小考辅导

时间:2017-04-05 22:54:10 作者: 字数:12432字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 历史 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今天考试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 语文 古诗词学习中的常用典故。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此处隐藏2803字 ……

  31、梅花落:曲调名。如: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巧妙拆分《梅花落》曲名,运用通感,由听觉诉诸视觉,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32、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3、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4、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