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想跟大家探讨的问题是:假如广州教育“学区化”, 假如广州教育“学区化”, 能解决入学问题吗?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政协委员江东在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再次提到“学区”,题目叫《缓解择校热,建议学区化》。他说,北京、上海现在都是学区化,而不是像广州这样地段化。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一个地段的全都挤到一所学校去,而是一个大学区,有五六所学校,用积分的办法,实现资源共有。
学区化具体怎么做?他还解释说,学区内各所学校水平相对均衡是前提条件。一个学区有五到六所水平相当的学校,可由居民选择。谁先选,谁后选,就要看积分。影响积分的因素有很多,如在这个学区内居住时间的长短,户口迁入的先后,房产是孩子父母名下的还是祖辈名下的等。
既然教育部门这么重视“学区化”这个东西,且有消息称,广州2017年前要实行”学区化”。
百度百科说:学区是由一个或多个学校组成的学习区域。一个学区通常包括一到若干所公立学校,小的学区可能只设有一所小学,大的学区可能设有几所小学或中学,设有多所学校的学区,为方便学童就近入学。学生以邻近区域就近入学为原则。
…… 此处隐藏555字 ……
个人对“学区”的看法
1、学区化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但同时,学区化打破了现有的“基于地段划分学位”的格局,这会不会是又一番“折腾”?
举个例子来说,东风东小学,其学位是按地段来分,哪条街哪幢楼哪个梯哪个门,对号入座即可。学区化后,东风东小学所在学区的所有家长都有机会竞争东风东小学的学位?(至于东风东小学的学区怎么划,跟原来的地段相比,扩大了多少,这个只有划分之后才知道)。于是乎,一系列新的问题便出现了。
2、学区化是为了缓解择校热,主要是为了缓解小学的择校热。但小学的情况差异很大,如果把一所强校和几所弱校捆绑在一个学区,学区化并不能解决择校问题。想像一下,把东风东小学和周边小学划在一个学区,家长会因此不去东风东择校吗?
3、 学区有大有小,大的学区有可能包括几所小学和几所中学。那么,学区内的小学和中学怎么升学,还是现在的电脑派位吗?再者,现在电脑派位的“小学和中学的对应表”,与未来学区的“小学和中学对应表”,有哪些变化?这些都不得而知,但这些,都会影响许许多多的家长。
高分评论
学区划分一时间“似乎”解决了教育不公的问题。广州教育局拟划分学区也是为了解决此等教育问题。但实际上假如通过学区的划分,学生都能就近就读名校或者重点学校。这就使得教育机会跟住宅位置挂钩了,这就有可能推动相关学区房的销售。届时,各式打着“学区房”名义的房子就会重新大肆被追捧,考验着不同家庭钱袋的深度。这样子就与教育局发布学区制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区房政策的本质是把教育资源和商品住房挂钩。这种捆绑式流通在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考验着不同家庭钱袋的深度。学区房的价格让穷人“望楼兴叹”,选择权利受限,而富人则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购买学区房并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选择机会的不平等导致享用的不平等,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从“择校”到“择房”,看似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化扩大了,事实上,只是从一种不公平转移到另外一种而已。买不起学区房就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教育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