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谭嗣同,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包括他在内的“戊戌六君子”参加变法失败后被杀。自古以来,想要变法都要付出代价,而谭嗣同也被梁启超成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下面就随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谭嗣同的相关资料吧!
谭嗣同的生平简介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 此处隐藏315字 ……
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猜你感兴趣:
1.谭嗣同简介资料
2.谭嗣同的生平故事
3.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
4.革命先驱谭嗣同的简介
5.关于谭嗣同的故事
6.谭嗣同有哪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