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今天考试啦小编为大家带来欢乐颂尤克里里指弹谱,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欢乐颂尤克里里指弹谱
欢乐颂歌词
Come! Sing a song of joy
for peace shall come, my brother!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en shall love each other!
That day will dawn just as sure
as hearts that are pure,
are hearts set free.
No man must stand along
with outstretched hands before him.
Reach out and take them in yours
with love that endures
forever more.
Then sing a song of joy
for love and understanding.
Come! Sing a song of joy
of freedom! Tell the story!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 此处隐藏329字 ……
欢乐颂创作背景
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 结。1=F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席勒的《欢乐颂》,因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而为人所知。贝多芬22岁时(1792年)就有把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1823年),他仅挑选了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前半、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后半作为末乐章的歌词。
《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的。但贝多芬却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一直到完成了《庄严弥撒》之后,作曲家才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实《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所以作曲家从年轻时就开始计划着把这部诗作变成声乐作品,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调查,在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确实就已经有了后来《第九交响曲》最后《欢乐颂》乐章并不完整、成熟的雏形。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手稿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按照合同,这部作品原本应该放到英国的伦敦去首演,但是贝多芬依然觉得音乐之都维也纳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进行。这时候维也纳听众熬不住了,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贝多芬为此回心转意,开始筹划作品在维也纳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声的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而使贝多芬恼怒。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练逐渐有了起色,并且越来越好!终于,在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