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在期末之际为大家整理有关 化学 物质及其变化的 高一 化学 复习 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期末考试提纲
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A)
⑴ 物质分类的方法
①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 净 物混 合 物
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②有一定的熔、沸点
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② 物质分类的多种角度
例:
⑵ 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
①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举 例表 示 式
化合反应C+O2
CO2A+B=AB 分解反应CaCO3
CaO+CO2↑AB=A+B 置换反应C+CuO
Cu+CO↑A+BC=AC+B
复分解反应AgNO3+NaCl=AgCl↓+NaNO3AB+CD=AD+CB
② 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 ——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④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 —— 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2. 分散系及其分类(B)
分散系
⑴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⑵ 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⑶ 分类:
分散系溶液胶体悬(乳)浊液
…… 此处隐藏1519字 ……
② 从电子转移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偏近)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偏离)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⑵ 记住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⑶ 价态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
① 元素为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I-,S2-等。
② 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Fe3+,H+等。
③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S、SO2 ,Fe2+,I2,H2O2。
⑷ 一般来说,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