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方式是一种智力工具、思维技巧,也是一种底层认知,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帮助我们面对问题时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下面是考试啦小编整理的经济思维方式有哪些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思维方式
1.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
这一点看起来似乎太简单太直观,但是正因为它非常简单直观,我们在看待自己的选择和分析别人的行为时往往会忽视应该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要知道,目的是行动的基据,离开了目的是不可能理解人们的行动的。即使是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偷懒发呆玩游戏),也能在大脑中找到目的的痕迹的。分析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做反思自省的工作,很多答案就是从反思自省中产生的。
2. 只有个体才有能力决策
基于某种目的产生行动之前,人们会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决策,所有这些工作只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体才能完成。这里破解了两个迷思:集体是不会思考的,集体也是不能行动的。《乌合之众》中提到过,当一个个具有思考能力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集体之后,就会丧失思考的能力,产成一种集体的无意识现象。同时集体也是不能行动的,人们平常使用的说法,某集体采取了什么行动其实只能算作一种隐喻,集体是不可能行动的,只有集体中的个人才能行动。
…… 此处隐藏2709字 ……
国际社会都在通过禁令来保护大象,而实际上恰恰是禁令让大象蒙受灾难。这也是一个「公地悲剧」的案例,正确的做法是让大象有主人,而且要允许主人通过大象来获利,包括卖象牙,这样他才有保护的动机。
这样看上去太残忍,但实际上有利于大象种群繁衍的做法。
不过既无法得到那些环保主义者的认可,也无法在国际社会得到支持,所以我们看到每年都会有组织或者部门出来作秀,打击盗猎组织、没收销毁象牙等等,但实际上每年的作秀都是对之前工作的一种否定。
人们在分析社会问题的时候,是非常容易受到情感左右的。《世界就是这么狗血》一文中的象牙,换做酒精制品、毒品,甚至买卖儿童的问题上,逻辑上依然成立。但当缺乏足够的思维锻炼,我们的大脑被感情所支配的时候,一开始就会排斥这个问题的分析思路,更不用说认真思考其中的逻辑链条了。
关于禁酒令的案例,罗辑思维节目在讲《魔鬼经济学》以及高晓松的《晓松奇谈》在 6 月 3 日那期都有讲过,还有美剧《大西洋帝国》,感兴趣的不妨看一看。在诺奖得主加里 · 贝克尔(Garys Becker)开辟用经济学分析日常生活现象之后,经济学帝国主义之名开始崛起。这类书籍现在有不少,对于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推荐十本不成问题,如果精选三本的话,我建议是:
薛兆丰的《经济学通识》;
亨利·黑兹利特的《一课经济学》;
加里·贝克尔的《生活中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