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知识点是 初中 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在请阅读考试啦小编整理的一些初中 语文知识 点大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大总结:概括主要内容
(一)短语型。
答题策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或“什么怎么样”。答题时要注意所给例子,有没有规定字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回答时往往省略主语。
例1: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 →站在老屋门口
(2009年温州卷《19.老屋》)
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二)句子型。
答题策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谁,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或“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
例1: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009年河南卷《12.北京时间不到点》)
答案示例:1.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初中语文知识点大总结:赏析句子
(一)抓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 此处隐藏5711字 ……
答案:介绍“我”与万芳关系好为下文自己要回羚羊木雕做铺垫,突出我要回羚羊木雕时十分犹豫的心里,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13.伏笔(铺垫)
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答题格式:用 xxx(具体内容)是为下文写xxx埋下伏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例1:
3.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
(2009年武汉卷《18.父爱陷阱》)
答案:3、埋下了四处伏笔:(1)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3)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4)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