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离开地图和图表高谈阔论是不切合实际的.地图和图表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等特点,读后令人一目了然,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培养学生对地图和图表的读与析的能力至关重要.
高一新生如何才能读懂地理地图
一、了解地图的考查特点
地图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考生观察、判断、分析等能力的理想工具,是高考试题理想的切入口,因而地图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以地图切入考查的有关能力主要是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地理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填绘图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最常考的内容,具体考查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数量上,越来越注重读图能力的考查,地理高考试题几乎无图不成题,甚至一题多图。?
2.类别上,主要包括:(1)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分布图(区域图、自然地理分布图、人文地理分布图等);(2)示意图,原理示意图、结构示意图、运行模式图、景观图、过程图、漫画、照片等;(3)统计图,坐标图、扇形图、相对百分比曲线变化图等。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图形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作出判断和分析。 ?
…… 此处隐藏1792字 ……
5.提取信息——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剖析,找出规律,进一步分析成因。根据图中的分布信息,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提取与题干、设问相关的图中有用信息,分析作答。?
6.注意辅图——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许多地图展示地理信息时配有辅图,判读时要注意图与辅图的关系及其相对位置。?
五、学会析图?
析图就是通过对地图的分析,找规律、抓重点,图文结合,使文字知识落实在图上,图上知识转换成文字叙述,从而达到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目的。对一般地图的分析,可概括为五个步骤:①“有什么”,地图主要展示哪些地理事物;②“在哪里”,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对位置;③“为什么”,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差异是何原因;④“有何关联”,各类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分布有何内在的因果关联;⑤“怎样演变”,区域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的演变趋势如何。?
1.要找出规律。地图看起来似乎内容繁琐、杂乱无章,实际上它往往是一件件事物的简单叠加,学生要善于找出规律,层层分析。例如分析我国铁路分布图时,可把纵横交织的铁路线概括出“五纵三横”的特点。?
2.要抓住重点。每幅图的内容都有主次之分,学生要善于辨清主次,排除次要信息的干扰,抓住核心和主旨,从而使图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析图时要善于联想,使地图形象化。在复习中,根据地图的特征,联想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将抽象的地图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分析“中国政区及各省轮廓图”时,把黑龙江看作展翅高飞的天鹅,陕西像尊跪俑(秦兵马俑出土地),湖南、江西像对兄妹头像(苗汉团结),广东似大象头(高温多雨的气候),台湾像香蕉(我国著名香蕉产地),云南像孔雀(我国著名珍稀动物产地),西藏酷似藏靴(登山圣地),青海像马头(河曲马产地),内蒙古像只雄鹰(温带草原的典型动物之一)。世界地图中,伊朗像草帽,澳大利亚像马鞍,意大利似高筒皮靴,阿根廷像只牛腿(世界牛肉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南极像个灵芝,大西洋像只宝葫芦等。通过对地图的这种联想、分析,记图、绘图就会变得简单可行。?
3.要理解、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复习时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地图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形)。比如在图上对亚洲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彻了,那么很自然对澳大利亚西北季风的形成也能作出正确解释。?
4.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在析图过程中,切忌用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性。比如,澳大利亚西部的气候类型“谱”不同于其他大陆,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南北两侧均为热带草原气候,整个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如果学生把一般的气候分布规律推广、套用到澳大利亚,就会发生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