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下是地理尖子生的学习心得,希望对你有用。
一、纵向联系法:
从知识的纵向联系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知识向纵向延伸发展,从而掌握部分知识的联系。
按地理知识体系的先后顺序来联系。如地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在许多局部知识范围中,也有纵向思路的体现,如从上到下,从老到新的岩层变化等。
按时间发展演化有从旧到新或从古到今的知识联系,如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按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或层次有由浅入深或由初级到高级的联系。如工业的发展,从手工业——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等,这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纵向联系中,在每一阶段或层次上又存在着多向或横向联系。
…… 此处隐藏1649字 ……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进行多向联系的一种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全面细微地考虑问题,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湿气流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湿热气流强烈受热上升冷凝而成对流雨(3)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沿锋面爬升冷凝而成锋面雨(4)暖湿空气沿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冷凝而成台风雨。
四、知识的逆向思维与假想性推测
逆向思维即打破习惯定势,不按常规从正面去思考,而从反面来思考,这样既可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的条件,课本讲了两点:(1)有介乎0——100℃的温度,这是液态水存在的温度条件;(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为什么会有水、大气呢?我们可逆向分析如下:
地球适当的体积、质量——吸住大气生命物质存在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水
打破习惯定势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也如数学上定理与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但沉积岩并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测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引起的变化——阳光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五带的划分范围亦随之变化等。
总之,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不能仅仅靠能力和勤奋,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主动学习的技能与习惯






